翻页 夜间
笔趣阁 > 玄幻小说 > 蚁贼 > 7 兖州
    两虎相争,必有一伤!

    宁阳城外,杨万虎部攻城已有两日。连着这两天,他攻城不可谓不急,将三千主力分作三番,几乎是夜以继日、不停不休。但是,却出乎了他的意料,数十里外的兖州府居然至今没有派出一兵一卒来援!

    没有援军,怎么打援?

    杨万虎有一个不太好的预感,他琢磨想道:“莫不是兖州的鞑子看破了俺们的计谋?”要不然,实在没办法解释这个诡异的现象。宁阳这边儿被围,攻城的军队打的热火朝天,相距只有几十里的兖州府却安静无声。

    委实古怪。

    这日上午,方米罕、杨四诸将皆齐聚帅帐,诸人商议对策。

    杨四先开口,说道:“这事儿不太妙。将军,俺的弟兄们这两天就没有闲着,一再打探兖州动静。但是据观察来看,兖州府里的鞑子,上至将校、下至军卒,一个个全都是若无其事,虽然说我军围困宁阳的消息早就传入了城中,但是他们却好像全没有援救的意思。我军出泰安前,赵左丞明言交代,要求将军务必要把兖州的鞑子诱出。围宁阳已有两日,兖州府的鞑子就是不肯出来,要去做缩头乌龟。……,将军,计将安出?”

    杨四从军前,只是个平头百姓,仗着勇力,现今做到了百户的位置。冲锋陷阵的确是把好手,但是要论排兵布阵、运筹帷幄,那他却是半点也不懂。不过从军前,他倒是也有常听说书讲古的,不知从谁人那儿学来了点军阵用语,有时候会照搬一下,看似也是像模像样。他最常说,用的最熟溜的便是“计将安出”四个字。所以,此时诸人虽忽然听这么一个大老粗爆出来这么个文绉绉的词儿,却是因早都听惯的,并无人惊讶。

    方米罕也道:“兖州距离宁阳只有二三十里地。这两日来,将军攻城不遗余力,做戏也算是做到十分了。战事最激烈的时候,怕连我军攻打宁阳的火炮声,也会传入兖州城中。兖州府的守军却竟能坐得如此安稳?将军,此中必有内情!”

    “什么内情?”

    方米罕从军日久,当千户也当挺长时间了,因此年岁虽轻,在军阵上的经验却是远比杨四为强,他中规中距地分析道:“要么是我军情报失误,鞑子其实在兖州府的驻军并不多,不敢来援救宁阳。要么或者就是?”

    “如何?”

    “我军引蛇出洞的计策,已被兖州的鞑子看破。”

    若是前者还好,若是后者?杨万虎嘿然,说道:“你的意思是说,咱们成了猴儿么?在这儿上窜下跳,反倒成了兖州鞑子的笑柄?”

    “末将不敢。”

    “哼!”杨万虎霍然起身,在帐内转了几圈,说道,“兖州府的鞑子有多少,情报确凿!就算是通政司的情报有误,咱们军中的斥候绝对不会探错。它定然不是驻军不够,不敢来救援宁阳。方肉儿,你的第二个推测倒是有几分道理。说不得,咱们还真他娘的成猴儿了!嘿嘿。”

    “将军?”

    “本将好容易从老毕、高延世这些人手中争抢来了先锋官的位置,本来打算立一个‘初出茅庐头一功’,却不料竟出师不利!毛葫芦、毛葫芦,果然名不虚传。居然能做到眼见同袍受困,偏偏按军不动。了不起!”

    杨万虎心中憋火。

    也难怪他憋火,“毛葫芦军”的战力确实了得,连着两天的攻城,杨万虎部的四千多士卒已经伤亡近百。如果引不出兖州的元军,那这近百的士卒就算是白白阵亡、白白受伤了。他转回案前,握紧拳头,猛地在案几上捶了一拳。他力气大,一拳下去,险些把案几打散。

    诸将都吓了一跳,帐内皆鸦雀无声。

    好一会儿,杨万虎勉强按捺下怒气,才又开口说道:“泰安、益都有无军报传来?”

    “回将军,还是今天早上,泰安送来了一份军报。”

    兖州府的元军这般诡异,杨万虎不可能不汇报泰安。今晨,泰安送来了回文。赵过亲笔回书,命令杨万虎继续佯装攻城。杨万虎对此深为不解,他喃喃自语,说道:“明知兖州的鞑子不动,赵左丞不可能看不出来,也许是我军的计策已被鞑子猜到。却是为何,依然令俺继续佯攻宁阳?”

    猜测不透。

    泰安为何不肯直接攻打兖州,定出个引蛇出洞的计策,杨万虎是很清楚的。兖州不比宁阳,是个大府,城池坚固、粮草充足,如果要攻坚,没有个两三万人难以拿下。而且,即使有两三万人,也断难在短日内克城。必须另走蹊径,将城中的守军调出,改攻城战为野战,这才有机会胜。

    “已经过去两天了。仗打到现在,还想要调兖州守军出来?若它就是执意不出,再用不了三四天,我军奇袭济宁路的消息必然就会传入晋冀。到时候,察罕已知,奇袭变成明攻,战机稍纵即逝。我军又该如何应对?”

    对泰安的想法,杨万虎实在猜测不出。但是既然军令如此,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,手机用户登陆章节更多,请登陆文学网阅读!)他却还是不得不严格遵守。一边儿心忧如火,他一边儿传下军令:“既然泰安再别无军报送来,我军便按此执行!传本将军令,一个时辰后,再次攻城。”

    杨四问道:“此次攻城,换哪一番军马出动?”

    杨万虎环顾诸将,睁大了眼,恶狠狠说道:“哪一番?老子要亲自带队!”

    佯攻这活计,其实很不好做。又要攻得凶狠,像是真的;又不能真的把敌城攻破,坏了计谋。杨万虎一令既下,诸将齐齐起身,皆抱拳胸前,行军礼,齐声应道:“是!谨遵将军令。”动静之下,甲片嚯嚯作响。

    方米罕猜的很对,海东试图引蛇出洞,明攻宁阳、意在兖州的意图,的确是已被敌人看破。

    兖州府的元军守将贺宗哲,在察罕军中的威望虽说不及貊高、关保,但却也是有勇有谋,单论其地位以及得察罕信用的程度,较之高唐州的严奉先,更还略高一点。在本来的历史中,察罕死后,此人更是成为王保保的左膀右臂,曾在岭北一带,与王保保联手大败过徐达的北伐军。

    济宁路的地位极其关键,察罕用兵老手了,岂会不遣派重将坐镇?贺宗哲足可称得上“重将”二字了。有重将贺宗哲,又有强军“毛葫芦”,杨万虎出军的战便在宁阳城外受挫,却也是实在情理之中。

    兖州府内,贺宗哲正在巡视城头。

    他年有三旬,正当壮年,普通身高,普通相貌。若脱去身上的铠甲,丢入人堆,怕谁也不会看得出来,他竟是一位指挥千军万马、决胜疆场的将军。也许,只有他眼中偶尔会露出的一点精光,并及他尽管削瘦却十分精壮的身躯,才会能让人觉得他有些许和他现在的身份相为符合。

    “毛葫芦军”本为“义军”,也就是青军,虽然现在已经归属了察罕,但却还是保存了以前的习惯,在着装上与正规的元军稍有不同。

    每个士卒皆裹了黑色的头巾,乃至多数将校披挂的铠甲之外,所穿的披风、软袍,也都是黑色的。还有旗帜,很多也是黑色的。远远看去,兖州的城头放目皆黑,和头顶的蓝天、城下的黄土互相映照,煞是整齐。

    “青军”所以得名,是因为皆戴青色的头巾,按理说,这支“毛葫芦军”即便保持了以前的习惯,也应该是头裹青巾才对。只是因为最初的那位带军将领颇通诗书,很相信五德之说。红巾,象征火;青色,代表木。木头碰见火,只能会让火越烧越旺。故此,改了青色,换作黑色。黑色,代表水。一方面象征水火不相容,与红巾势不两立;一方面也是讨个口彩,要想灭火,只有用水。也不知是否真的这个原因,反正自从换了黑色头巾、黑色大旗后,“毛葫芦军”还真的就是所向披靡,几无一败。

    久而久之,这黑色也就成了“毛葫芦军”独有的特征。想沙场交战,一边是红如燎原之火,一边是黑如滚滚之水。场景确实令人热血沸腾。

    贺宗哲在城头巡查。

    “毛葫芦军”毕竟地方义军转来,虽然战功彪炳,但是军纪上并不很严明。城头戍卫的士卒们很多都是站立得松松垮垮,有的把枪矛夹在胳膊里,懒洋洋倚墙而立;有的索性就坐在垛口内,三五成群,聊天喧闹。

    此时看见贺宗哲过来,有站起来的,也有没起来的。但不管起来,或者不起来,和贺宗哲说话却都是很亲热。

    贺宗哲治军,很有李广之风,其实他对部下们的要求也并不严厉,甚是宽松。李广治军,士卒乐为所用。贺宗哲治军,也差不多就是这个样子。连过了几个垛口,看见熟悉的人,遇到踏实肯干的,贺宗哲或者抚慰几句;而若是碰见无赖脸厚的,或者干脆就一脚踹过去,笑骂几声。

    凡他走过处,与士卒打成一片。

    有士卒胆大的,远远地高声询问,叫道:“将军!宁阳那边儿打的热火朝天,快成乱麻了。听,……,又是火炮响,应该是贼军又开始了攻击。听说这回带人来打咱们的是杨万虎,有名勇将。咱们什么时候去救?”

    贺宗哲不答反问,笑道:“杨万虎虽是贼,不得不说,是条好汉子。怎么?王三癞子,你这有名的虎大胆,碰见万虎,就软蔫了?怕了不成?”

    “呸!将军说什么都好,却少来激将。咱自从军以来,杀的人何止百数!”那人抽出钢刀,弹了一弹,“瞧见没?就这把刀,砍过的贼子脑袋真也是数都不数清!别说甚么万虎,就是来个十万虎,照杀不误!”

    他话音未落,周围一片嘘声。有人喊道:“王三癞子,将军说你虎大胆,你就可真成虎大胆了?”捏起嗓子,学他说话声音,“‘瞧见没,就这把刀,砍过的贼子脑袋真也是数都数不清’,俺呸!你数不清,俺来帮你数清。上一阵,你砍了两个人;上上一阵,你砍了一个半。……。”

    有人凑趣,问道:“怎么还有一个半?”

    “一刀下去,没把贼人的脑袋砍掉,中了兜鍪,反弹回来,差点把自己的脖子抹了。杀了个贼子,险些丢掉半条自己的命,不就是一个半么?”

    城头上笑声一片。王三癞子羞恼成怒,有心上去扭打,到底当着贺宗哲的面,军纪再松,也不能作此勾当,无奈忍气吞声,反击说道:“刘瘸子,再怎么说,老子就算砍了一个半,也比你一条半腿要强得多!”

    刘瘸子瘸了条腿,所以王三癞子说他一条半腿。刘瘸子却也不恼,哈哈一笑,说道:“一条半腿怎么了?一样上阵杀贼。倒是你,王三癞子,下回吹嘘,记得先把你的癞子头给治好喽,然后再吹吧。”

    贺宗哲放声大笑,与士卒们说了会儿话,引人穿行而过。兖州是大城,城头的面积不小,内侧皆有棚子,是平时用来供将校、戍卒休息的地方。巡查多时,贺宗哲与左右随从转入一处棚中,稍作休息。

    透过棚门,可见蓝天白云,极目看去,隐约能见到宁阳城墙。

    青天白日之下,光线的能见度甚好。贺宗哲凝神遥望,瞧见几片黑烟,从宁阳的方向直直升起;侧耳细听,有炮火轰鸣之声远远传来。他接过亲兵递来的水碗,里边都是凉水,痛痛快快地一饮而尽,打了个响亮的嗝,走回棚内坐处,招呼诸人都坐下来,问道:“宁阳军情如何?”

    “杨万虎攻城不止,两日内接连起了四次攻势。宁阳三次遣人告急,说西边的城墙已有多处坍塌。将军,我军如果还是不救,城怕就要破了。”

    “派去晋冀的信使,到了临汾没有?”

    “计算路程,还得至少两天。一来一回,没个三四天不成。”

    边儿上一人插口,说道:“就算四天能回,大帅在冀宁路正与孛罗对垒,想要等大帅腾出手来,派遣援军赶来,以末将推算,少说还得十天半月。”

    “莫说十天半月,只要我军能坚守住兖州不动,不中红贼的计策,便是援军再过一个月才能来,也没有关系!”

    “将军所言甚是。只是将军,现在咱们还能将城中的士卒瞒住,若是等到宁阳城破,这怕是就瞒不住了!”

    “毛葫芦军”是地方义军转过来的,全军上下都是南阳、邓州人,和早先海东的陈猱头部有些相像,大部分的士卒彼此都认识,很多还都带着亲戚。宁阳城被围,兖州府的戍卒岂会不着急?之所以到现在贺宗哲还能按兵不动,而兖州戍卒似乎也是没把宁阳被围当回事,却是全因为他在军报上动了手脚。宁阳告急求援的军报,悉数皆被他压下了。并且,他告诉兖州戍卒:海东虽遣出了杨万虎来攻城,军马却只有两三千人,其真实目的不在围城,而是诱使其军出城,所以,宁阳城半点危险没有。

    泰安所以会定下围宁阳、以诱兖州军马驰援的计策,就是看在“毛葫芦军”在团结方面十分出色的缘故上,只要其军一部陷入危险,主力肯定不会弃之不顾。但是,正所谓你有张良计,我有上墙梯。这一招,却被在贺宗哲看透其计谋之后,不动声色地就用“隐瞒军情”给化解掉了。

    “能瞒住一时就是一时。就算是到了隐瞒不下去的时候,这城,也坚决不能出。我城中守军只不过数千人,济宁路全路也才一万多的军马。小邓既来犯我,定然是早已准备充足。拿我军这万余人出来与他野战,绝非对手!是为‘以我之短,对敌之长’。当下之计,只有固守城池一策。”

    有人赞同,说道:“兖州大城,正当要道。古人云: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说的就是我军现在所处的环境。只要咱们能稳守兖州不失,等大帅反应过来,别说小邓数万人马,即使倾海东全力而来,也是难得寸功。”

    “小邓为人,阴险毒辣。关保将军、郭云将军一时大意,为其所擒。大帅虽然多次增加赎金数额,他却总不肯松口同意把两位将军放回。如今看来,他分明是毫无诚意,摆明了用此来麻痹我军罢了。此等狡诈之敌,诸位万万不可掉以轻心。宁阳危险的消息切记不可泄出。如若一旦泄露,为军中所知,必然群情鼎沸,济宁路的全局定会就将要不可收拾。”

    “是!”

    诸将接令。有一人忍不住,又旧话重提,问起说道:“将军,我军若一直按兵不动,小邓擅长用军,肯定会猜出是他的计策已被将军看破。到时候,杨万虎的佯攻肯定就会变成真攻。以宁阳小城,铁定难以阻挡。宁阳城池若破,消息是万难再隐瞒下去的。将军又打算怎么安抚三军?”

    当士卒醒悟受骗,知道宁阳城破,那时候,就不但只是会“群情鼎沸”了,以“毛葫芦军”的剽悍作风来看,闹不好,搞哗变都是有可能的。贺宗哲却没当回事儿,微微一笑,说道:“请问诸位,何为军?何为卒?”

    诸人大眼瞪小眼,不知他是何意思。

    “本将自幼读书,兵法也读过不少。无数的先贤前哲,对军、卒的理解都大同小异,但是究其根本,也就是一句话而已。什么是军?军就是‘鞘’。什么是卒?卒就是‘刃’。掌军之人,掌的是什么?掌的就是‘鞘’!让‘刃’杀人,刃就得出鞘;不让‘刃’杀人,刃就不能出鞘!本将掌军多年,若是连这握住刀鞘的能耐都没有,又怎敢位居诸位之上?”

    贺宗哲起身,按剑而立,目光炯炯,顾盼诸人,说道:“领军,是本将的责任,与你等无关。而至若该如何安抚军卒,也是本将之道,非你等该想。今,强敌压境。我军若想获胜,没有别的办法。只有上下齐力!该本将做的,本将去做;该你们做的,你们去做。如此,便就行了。”

    如果邓舍这会儿在场,肯定会给他翘一个大拇指。用一番好像很有道理,实际云里雾里的语言,回答诸将的疑问。在坚定诸将信念的同时,更又不忘保持本人的神秘性。这真是提升威望、确定三军斗志的不二法宝。

    再看守军诸将,果然皆是大声应诺,人人现出果决坚定的神色。

    海东初战,就遇强敌。